在喀什的這幾天裡,老城和市集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地方,往往在這兩個地方都能夠看到一些貼近在地生活的寫實畫面,這些畫面讓我很著迷,也是我為什麼很喜歡去一些文化古城的原因。
古城區的一面牆上寫著「我不喜歡日本。」,我覺得滿有意思的。對這個漢化不深的新疆內陸地區,老城裡維吾爾語的使用廣泛度肯定比中國漢字來得高,牆上居然會出現如此政治的字眼,可見中國在漢化與政治上的教育方式。喀什幾乎是中國境內離日本最遠的大城市,反日教育做得十分深入(笑)。
烏魯木齊動亂過後管制嚴謹的喀什,幼兒園門口除了等待的家長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公安,不知道平常是不是這個樣子的。
喀什附近有幾個傳統市集,其中有一個距離老城區近兩公里的市集是我的最愛,市集裡面的東西很便宜,一碗維吾爾式的羊肉炒飯不過10元人民幣而已。
有次我們在市集旁找東西吃時,遠方忽然颳起了一陣沙塵暴,在蘭州有過被沙塵暴包圍的經驗後,我們趕緊就近找一間麵攤躲進去,老闆也很熱情的接待我們,雖然他們並不會講漢話,還是能感受他們的熱情。
除了古城區和市集外,我們還去了高台民居。高台民居是喀什維吾爾族保存下來的古代建築,興建於喀什南端的黃土坡上。進入高台民居,高台民居裡巷弄窄小,縱橫交錯,目前還有一些傳統的維吾爾人住在裡面,有些甚至在裡面做起了觀光小生意。
高台民居後方有一片高樓大廈,旁邊還有一座摩天輪,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間只隔著一條街道的距離。
電影<追風箏的人>曾在高台民居裡取景,高台民居裡的遊客不多,生活在裡面的居民似乎也很習慣偶有觀光客路過拍照的環境,維吾爾族的小孩們在小巷弄間奔跑玩耍,在水溝裡抓蝌蚪、躲貓貓。
有幾個小朋友看到我們還帶我們去他們家,家裡的環境簡陋,母親坐在客廳裡織布做手工藝,屋裡還擺著幾樣販售給觀光客的東西,由於語言不通的關係也不願過分打擾別人家裡的生活,僅拍下一張屋頂作為紀錄。
高台民居裡的生活十分辛苦,連屋頂都是搭建起來的粗糙模樣,跟附近突兀的摩天輪比起來,有很大的衝突。
長途旅行跟短程旅行很大的不一樣在於必須在旅行上面對更多的生活問題,剪頭髮這件事在一個月的旅行途中是不會遇到的。到新疆之後,頭髮就已經到了該修剪的長度,不過習慣拖延的個性,讓我一直到喀什才開始找理髮店。
高台民居旁有個露天理髮店,理髮師傅提了一桶水、拿著一把剃刀就在路邊做起生意來,我們在旁看的新鮮,就決定給他修剪。
在台灣從沒在路邊剪過頭髮的我很擔心,加上師傅不懂漢語只能透過旁邊的顧客幫我們翻譯,最後我只要求老闆做些小修剪就好。開始剪髮之後,師傅不斷修整我的鬢角,不到五分鐘就剪好了,我還想要求師傅把其他地方也簡短一點,不過他卻一直搖著頭,原來師傅沒有剪刀除了修鬢角之外,就只會剃光頭,還好我一開始只要求小修剪而已。
五月的喀什,每天大約十點才日落,不過人的體力可跟不上晝長夜短的變化,晚餐過後我和彭總窩在帕米爾青旅的天臺上閒聊。
青旅裡住了很多有趣的人,日本嬉皮在喀什買了一台重型機車準備騎上中巴公路;一群徒步搭車的旅友,十幾個人裡大家都有搭便車的經驗,我們在一旁完全插不上話題,最後他們極力推薦我們搭便車上塔什庫爾干,從烏魯木齊開始一直聽到很多搭順風車的故事只是一直沒有去執行。
彭對搭便車很有興趣,我則因為最近新疆的事件有點擔心,不過看著隔天要搭車上塔什庫爾干的朋友也心生羨慕。
考慮了一下,都大老遠的從西安玩到這了,「後天搭便車上喀湖吧!」
2014. 喀什